首页 -> 天行健 -> 随想

严谨求实 - 献给苏静怡先生和她领导下的北医病理生理教研室

2016/09/22
4282  |  1

2024年5月11日,李兆萍回到北医校园,再次走进葱葱绿树遮掩下的病理楼,再次走进病理楼的二楼东走廊,寻找着当年病理生理办公室和实验室的踪迹。 此刻距离她1989年5月19日在这座楼里完成的博士论文答辩已经35年了。

(2024年5月11日李兆萍在病理楼前留影)

 

 

在那个不安宁的春夏之交。  在北医这座红楼里,李兆萍成为了北医文革后病理生理专业的第一个博士。

 

 

从大学最后一年被确定保送研究生开始,李兆萍在病理生理教研室学习了四年。 这栋红楼里装载了她人生最美丽最快乐的时光。

实验室里,她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悬挂在灌流装置上的大鼠心脏,我聚精会神地看着她。 恋爱中和新婚后我们如此消磨了很多的周末和夜晚。

(1987年5月专心做实验中的李兆萍)

那时的北医病理生理,充满了浓浓的学术气氛。  李兆萍的导师是苏静怡先生和唐朝枢老师。

 

 

先生192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在卫生部的部署下,她和李秀琴、伍贻经等在1954年组建了北医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并在李秀琴之后长期担任教研室主任。 1985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批准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为全国性一级学会,苏静怡先生当选为首任理事长。 她主编的《病理生理学》是中国病理生理的权威教科书。 老师是北医文革前最后一批毕业生,在西藏基层工作8年后考取了先生的研究生,学成留在病理生理成为了先生的得力助手。

 

 

上世纪八十年代先生领导的北医病理生理,群英荟萃,人才济济。 继先生之后,当时同教研室的伍贻经,韩启德,吴立玲教授也曾先后担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韩启德教授后来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唐朝枢教授曾任国家九七三项目(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防治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王宪教授被聘为教育部第三批“长江学者”。

(1988年10月张家界全国病理生理年会合影)

非常时期,答辩委员们大多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准时赶到。先生一如平常身着灰色列宁装,戴着深色眼镜,严肃且淡定地主持了答辩会。 答辩委员有时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生理学泰斗王志均先生,  以及来自北医和协和的张席锦先生, 汤健教授, 严仪昭教授等。

(1989年5月19日苏静怡先生主持李兆萍博士论文答辩会)

小会议室很简陋,坐满了人。 长桌上铺了白色桌布,墙上贴上了“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会 1989”的横幅。  答辩委员面前摆放着热水瓶和瓷茶杯,还有解暑的北冰洋汽水。 身着大红外套,兴奋紧张的李兆萍使用的是幻灯机和电教室帮助制作的幻灯片。

(1989年5月11日答辩中的李兆萍)
(1989年5月11日答辩后病理楼前李兆萍与王志均先生,苏静怡先生,张席锦先生和唐朝枢教授合影)

读研期间, 在苏静怡先生和唐朝枢老师的指导下,李兆萍发表论文24篇, 其中10篇是第一作者。 还有17篇被接收待发。 其博士论文“钠-钙交换机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发病学意义”发表在1990年的《中国科学》杂志上,并在1991年7月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网上检索发现这篇论文现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毕业后,李兆萍留在病理生理教研室短暂工作。 经王志均先生和苏静怡先生推荐,于当年9月来到UCLA (洛杉矶加大) 心血管分子实验室,在Kenneth Philipson 教授指导下接受了近5年博士后训练后于1994年开始了她的临床生涯。

 

 

2000年随着北京医科大学重归北京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也与生理学教研室合并成为现在的北医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并搬迁到生理楼。当年位于病理楼二层独立的病理生理教研室从此走入历史。

 

 

虽然专业领域不如生理,生物或生化等大学科广泛,但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体系中充当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地位一直没有改变,是现代医学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李兆萍在美三十多年无论是做科研还是临床,在和其他世界顶级高校的毕业生们竞争中毫不逊色,无疑要归功于先生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受益于当年北医病理生理教研室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

 

 

此次李兆萍回到阳光明媚的北医校园,回到她事业起点的病理楼,尤其是前往北医26号住宅楼拜见年逾96岁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苏静怡先生和老当益壮的唐朝枢老师,并会同多位病理生理的学弟学妹们和先生老师在跃进厅欢聚谢恩,了却了多年以来萦绕在她心中的一个愿望。 而在餐桌上大家又许下一个新的共同愿望 - 几年后北医校园再相聚,庆贺苏静怡先生的百岁寿诞!

(2024年5月11日李兆萍在北医苏先生家中和苏静怡先生,唐朝枢教授合影)

往事如细雾, 清甜且净纯 5月11日正当我们在病理楼二楼徘徊时,两个年轻姑娘迎面走过,看着陌生的我们,她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而她们边走边聊匆匆而过的背影,仿佛让我看到了35年前的李兆萍。 或许她们聊的是怎么准备考试,或许是实验课题,或许是晚上吃什么,但她们应该不会聊到35年后经风历雨的她们或许也会像我们这样重返这块净土圣地并在这里心潮澎湃,流连忘返。。。

 

(邓乔健,改写于2024年5月20日)

(44)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captcha
1人参与 | 1条评论
按Ctrl+Enter 可以发送

最新评论
请稍后...

扫一扫

医桥健道©2024 www.yiqiaojiandao.com 鲁ICP备15039668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