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三角 -> 医生

美国临床营养领域的华裔女性领军人——UCLA人类营养中心主任李兆萍教授专访

2018/04/17
3612  |  0

Orignal 2018-04-16 ICNYSN 营养青年会

临床前线: 美国临床营养领域的华裔女性领军人

UCLA人类营养中心主任李兆萍教授专访

  • 与众不同的人生信念
  • 人生关键节点的选择
  • 20年的临床营养路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师,教授
  • 琳达和斯朵特. 瑞斯奈克人类营养冠名教授(Lynda and Stewart Resnick Endowed Chair in Human Nutrition)
  • UCLA人类营养中心主任
  • UCLA罗纳德. 里根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
  • 美国营养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Nutrition) 12名理事之一
  • 全美营养医生专科协会(National Board of Physician Nutrition Specialists) 副主委
  •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Worl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Doctors) 理事,世界华人临床营养医师协会主委
  • 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客座教授;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术顾问
  • 在《美国医学学会杂志》(JAMA),《美国内科杂志》(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等发表专业论文一百五十多篇
  • 著有《基本临床营养:开出营养处方》一书

 

1: 在美国医疗界的领导阶层是不是以男性为主导?您觉得作为女性您的优势和挑战是什么?

李兆萍教授

在美国的医生中倒不见得男性主导,但领导阶层确实主要是男性。女性在社会中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照顾家庭,生孩子.....有这些挑战,但我认为在人的一生里面每个人首先要尊重自己是一个个体。女性虽然有很多角色上的挑战但也有很多优势,例如女性更有耐心,更容易和病人拉近距离,女性也更擅长于multi-tasking。最主要的一点,每个人都要从我是社会的一分子来做起,不要把性别放在最前面,只有你尊重了你自己,别人才会来尊重你。

 

2: 您的工作如此繁忙,担任的职务如此的多,您是如何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

李兆萍教授

我们传统的观念比较注重于事业的成功,我觉得西方文化中对家庭的重视值得学习。我认为人的一生好与坏的评价不仅来源于职场的成就,而没有家庭做后盾在事业上也很难做到很成功。当然每个人对成功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对于我来说生活应该有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经度、纬度,不只是以一个目的为目的,而是享受在达成各种目标中的过程。我们应该很踏实的过每一天,应该奉献更多,有奉献才有获得。

我比较容易满足,不会去定很大很远的目标,但我会把脚下的每一步走扎实,不管你要攀爬多高、多陡的一座山,你下一步要走的地方,路总是相对平缓的,总是可以走过去的。另外这么多年的生活让我明白凡事都是有好有坏,有得有失,每个人都有选择,多看自己有什么,不要去关注自己没什么。如果每个人都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给家庭,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少抱怨,你会发现有很多时间可以利用起来,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3: 在您进入医学领域的三十多年里您取得了很多成就,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您的成功心得?您是怎么和临床营养结缘的?

李兆萍教授

首先我要说自己很幸运,另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每个人最好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别人来做,也不是为了要赚钱。回过头来看,我一直在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大学毕业的时候很多人出国,但是我确实喜欢我当时的环境,所以我留在了北医在非常棒的导师指导下做研究生,那几年成果出的很多,科研这方面的训练从前辈那里受益匪浅。获得博士学位后,导师鼓励我出国学习以求更好的发展。

  • 89年我写信给UCLA生理系的一个教授,很幸运他立即就请我去他实验室做博士后。五年美国基础研究,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实验室,也做得很有成就感,后来自己也开始拿科研基金。
  • 91年我先生来美国
  • 92年生下儿子
  • 但是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总是觉得这些基础的东西看不到,摸不着,还是很难想象怎么用到临床中去。我去北医的初衷是想实实在在的帮助病人,虽然当时被阴差阳错的分到基础医学,但是从来没放弃过要做临床医生的想法。实验室有一名印度医生就鼓励我去考美国医师执照。当时我对美国的医疗系统一点都不清楚。但是当时在做基础,考试的基础部分很轻松的就过了,临床部分虽然没学过,但学过基础,接触起临床来也不难,我利用休产假的时间准备了一下,很幸运也一次就通过了。虽然还要花三年时间做临床住院医训练,但是我觉得这个时间还是值得花的。最后选择了UCLA-VA做实习。
  • 实习刚开始完全一无所知,但是人生的资历和扎实的基本功,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国内受的教育是永远受益的。2-3个月后就比较得心应手了。虽然非常辛苦但心里总是觉得是收获满满的。
  • 内科住院医结束后,顺利成章我应该去做心脏病科医生,因为我在北医和UCLA做的都是心血管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是我发现很多时候当病人要去看心脏病科医生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医生能做的已经很有限了。在三年住院医和一年住院总期间,我观察到很多心血管病人有相似的生活习惯的问题,而这些不良习惯是可以纠正的,营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所以最后我没有去做心脏专科的医生,而是做了一年临床营养的培训。自此之后不管是科研还是临床都开始偏重营养方向了。

 

4: 在您从事临床营养的二十几年中,美国的临床营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如何发展的?

李兆萍教授

最早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临床营养最主要是肠内肠外营养。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注意到生活方式,当时觉得对于预防非常的重要。在过去五到十年发展成营养和治疗也非常有关系。在最近十年大家开始做肠道菌群。更近一些,特别是过去的一年临床营养方面的很多研究主要指向:

  • 二型糖尿病也许能被逆转,要和本人的基因特点,吃的食物结合。 另外就是卡路里的水平,尤其是间歇性轻断食可以给身体一个刺激。我们最近也在准备发表这方面的工作,大概有几千个案例,逆转很有希望。
  • 人吃的食物和生活模式决定了自身菌群的状态,菌群的状态又决定了整个身体对药物的反应,主要一个大方向是化疗,菌群的不同会造成对化疗药物敏感度的不同
  • 精准营养,我觉得营养离精准化还很远,但我觉得我们要努力做到对个体的个性化。每个人的基因背景不一样,那他需要的生活方式也不一样,他对同一种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一样,这就是营养基因组学(Nutrigenomics)和基因营养学(Nutrigenetics)。

 

5: 营养学现在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世界临床营养学的领军人物,您认为临床营养学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什么样子的?

李兆萍教授

  • 从医院层面,绝大多数的医院的营养目前还只停留在食堂,中国以前没有注册营养师(可喜的是2017年已经有了第一批中国注册营养师)而且搞临床营养的医生也很少。
  • 从整个社会讲,还是比较多的停留在要解决温饱问题。最近几年由于整个慢病的发病率上升,大家开始考虑营养质量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情的特殊性,以前主要考虑营养不良,现在主要要考虑营养过剩,当然边远地区、不发达地区还是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
  • 医疗体制如果不转变到以预防为主的话,中国的经济会受到很大的制约。国家花很多钱在传统的治疗上,新药、新技术。。。但是对长远规划没有意识到如果只把钱投资在治疗上国家将来可能很难负担的起。

 

6: 中国营养学的发展肯定也会有自己的特色,而中医也是中国医学的特色之一,您认为是否会有一个中西结合的营养发展之路?

 李兆萍教授

答案是肯定的,从我自己的科研来讲,虽然中医有些东西听起来好像很玄虚,但不代表没有道理,只是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现代手段来了解中医五千年的精髓。中医是一个黑箱,知道做这个会有这样的结果,但是中间过程很多时候是不清楚的。随着科研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从西方科学角度有的也能理解。比如:

 

  • 石榴皮泡水治拉肚子?

以前家里吃大红石榴都会把皮留下,如果哪天肚子不舒服,特别是拉肚子,可以泡水喝。我自己的团队就发现其实石榴皮里是有一种营养素- ellagitannin对抑制有害菌C.difficile(一种由于抗生素治疗引起的肠道菌群的失衡)很有效。

  • 肺和大肠相表里?

例如我们的空气污染,如果吸入到肺里面会影响肠道菌群,它也能通过影响肠道再影响到肺。

UCLA人类营养中心除了临床营养之外,也要做整合营养,会借助其它的医学体制,包括中医,给每个人量身定制生活模式。

 

7:  “私人定制”生活方式听上去让人觉得是非常高端的一个服务,它在普通大众的临床中做得到吗?

李兆萍教授

过去二十年的科研告诉我,慢病,尤其是代谢性疾病,不会有某一种治疗方法把所有人都治好,总是想找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是不可能的

我们现在还不能做到百分之百,但是可以做到很多。我要求我的住院医和研究人员首先要了解病人现在的生活。举个例子,减肥,说起来很容易,吃少一点,运动多一点。但是每个人的行为习惯后面可能有更深层的原因,有的人吃是因为饿,有的人吃可能是因为孤独,生活压力,或者社交手段。。。每个人都不一样。虽然AI 现在发展的很快,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实现代替简单初级的医生,但是可能永远也代替不了优秀的医生。

中国在个性化营养方面刚刚起步,就拿减肥,大家还是热衷于比如说生酮疗法,大家就以为生酮疗法是对每个人都合适。其实各种饮食没有对错,只是对不同人在不同阶段不同的方案会有效。没有哪种饮食可以解决所有问题,适合所有人的。

我在美国营养学会理事的位置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搭建好桥梁,和中国营养同仁来一起做更多的工作。国内营养学会目前还是比较多的在做基础的研究,流行病的研究和国家的政策,但临床营养这块才刚刚起步。我希望和中国的同事们一起努力来建立临床营养的专科,因为只有制度上的保障,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8: 当您处理很多临床病例的时候,会把您一些临床营养方面的想法和观念推广给您的同事们吗?

李兆萍教授

会的,一个是专业方面的,另外一方面,临床营养也教会我treat everyone as who he/she is,对病人的治疗一定要是really individualized(非常个性化的)。我认为这适用于所有医生,即便病人患有同一种疾病,治疗手段也会因人而异。这也是我做这么多年临床营养学到的。

 

9: 您个人认为,之前在临床和基础医学方面的经验,和多年科研的经历,是否为您今天在营养学界的leadership奠定了不一样的基础?

李兆萍教授

可以这么说。之前在临床实践中接受的培训和之前在读PhD,做博士后时的科研经验,对带领现在临床和科研的团队,和在ASN中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而我也认为万事开头难,事情做起来永远比说起来要困难很多。把最想去做的事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立马去实现它,那么接下来很多事情就会顺理成章地发生,但是如果把很多琐事或是别的事情排在最想做的事情前面,那么最想做的事情就一直很难发生。

 

10: 是不是想做一个优秀的临床营养师,有做医生或是医师的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李兆萍教授

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我觉得营养师和营养领域的医生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的,在同一个团队都非常重要,需要协同配合才能更完美。

 

11: 2017年出版的新书,是什么机缘巧合是您产生了出书的想法?这本书的主要目标读者是医生吗?这本书里有想推荐给我们青年会的同仁们的吗?

李兆萍教授

新书的目的是想让所有一线工作的医生都有机会了解临床营养,真正的把临床营养不仅仅当作预防手段也当作一个治疗手段。这本书由美国CRC出版社发行,目前国内北京协和医院的团队正在组织一些医生和教授在翻译,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会在国内出版中文版。 希望能把在美国这些年学到的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国内的同行。希望对国内的临床营养和健康产业未来十年或二十年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希望国内的民众不仅有医疗保障,更重要的是有高的生活质量,使养老不拖国民经济的后腿。

我和Dr. Heber 大概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和他有不同的分工,写了不同的章节。也互相审阅了对方的章节。

主要的目标读者是医生,但是对营养师也有一定帮助。现在美国本土对营养师的培训,主要还是针对某些疾病引起的营养不良进行的营养干预,而针对营养过剩引起的慢性疾病,美国营养师的干预则相对保守很多。所以我也想从个体疾病方面,谈谈营养干预的可行性和相关的证据支持。

前言讲述了整个营养的发展过程。 对多数读者,我推荐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这几个章节。因为这几章都在传统的观念上加入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的证据支持,而且专业性没有那么强,更加适合通读。肾病和肿瘤章节专业性更强一些,可能更适合临床医生。

12: 您现在不仅是UCLA罗纳德里根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洛杉矶退伍军人医院大内科副主任,也是美国营养学会 (ASN) 理事和全美临床营养专科医生协会副主委。跨越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四个领域,您个人更喜欢哪一个领域呢?

李兆萍教授

这几个领域我都非常喜欢,这些事情虽然看起来互不相干,但这对我确实是不同的挑战和经验,而且互相影响着。例如,科研的多数问题来源于我临床的工作,另外做行政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年轻人,让我对他们不仅是临床营养专业上有帮助 ,也有机会帮助他们整个事业的发展。这也是每个过来人的责任。我觉得衡量一个人不仅仅是看在哪一个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如果要在更大层面做贡献,还是要介入领导层,让自己更有话语权。

 

13: 您现在的头衔和任职都非常的多,我们很好奇您日常的一个工作日会是怎样的情景,可以给我们描述一下吗?

李兆萍教授

这是我昨天的大概日程: 5:30 从家里出门,6:15 到退伍军人医院,因为最近流感较多,病人也比较多。因此到住院部简单处理了一下相关事宜,回复了一下邮件。8:00 和院长,外科主任,还有医院总护士长开简报会。8:15参加了住院部的晨报和病例讨论。9:00 和行政团队讨论聘用两个新职员的相关事宜。随后去了UCLA和营养团队进行了例会,10:30 参加了基础科研团队的会议,因为科研团队正在申请一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R01科研基金,而另外有两个博士后的论文选题。12:00 研究中心的行政讨论秋天招聘一个博士后和一个做临床的fellowship(助学金)。12:30 和一个写R01的教员讨论到 1:30。后来去和UCLA extension(隶属于UCLA提供再教育的学院)开了一个会,讨论暑期是否需要开设一些课程。三点多回到退伍军人医院处理了邮件,有两个医生找我讨论了一下提薪事宜。4:30处理完了邮件回家,5:30到家。 晚饭后继续处理邮件。

 

14: 您在2018年会有什么计划吗?会和中国的营养团队有什么交流活动吗?

李兆萍教授

我的两个孩子让我明白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 今年我的女儿是中学11年级,要考SAT和选择学校,我想更好的扮演好一个母亲的角色。 因此今年我会尽量少出差。

工作上我今年的主要精力放在帮助ASN规划Nutrition2018会议。因为我不仅仅是ASN12名理事中的唯一亚裔,也是仅有的两名临床医生之一。今年会在ASN第一次开始一个培训,希望由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来给现在的受训营养师和医生一些培训,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导。而我也正在筹措一些基金用于支持这些住院医师和同行们来参加这些会议。除此以外,在国内企业的支持下,我会邀请一个20-30人的中国医生代表团过来,让他们通过Nutrition2018这个会议了解下营养临床和基础医学方面的发展。

另外一方面,我也是世界华人临床营养医师协会的主委。我们今年九月份会有年会,我也希望现在在海外一起做临床营养的同事可以9月份一起去青岛参加这次年会,大家彼此交流。

第三个正在计划的事情就是和美国医师协会(ACP,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商量,希望在他们继续教育的会议上更多的加入营养方面的培训,也想把ASN里的最新最好的基础营养科研成果传送到每天和病人打交道的医生的手上。另外在美国,临床营养医生也有专门的组织,叫做 Physician Nutrition Specialist (营养专科医生),也有专门的资格考试等等,我现在是这个组织的副主委,六月份的会议之后将转任主委,所以我也希望用ASN这个平台鼓励更多医生投入到临床营养这个领域中来。ASN之前一直都在基础医学的研究上很突出,而在临床这方面稍弱一些,所以我也希望鼓励更多的营养师和医师加入到ASN中。

 

15: 今年您也有很多促进中美两方面临床营养的交流计划,从「营养青年会」(ICNYSN)的角度,有什么我们可以参与的或者帮到您的吗?

李兆萍教授

我觉得「营养青年会」是个影响力很大,会员众多的的平台。首先作为ASN的理事我也很想更多了解「营养青年会」的需求,以协助这个平台的发展。另外我和国内的同行也有很多联系,而作为ASN的理事,我希望能做ASN和国内同行的交流桥梁,加强两国在临床营养方面的信息互利。而我也希望能够了解学会里会员们的专业背景资料,更容易找准为大家服务的方向。除此以外,我也建议「营养青年会」邀请更多企业加入,让会员们了解工业界和企业界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使得双方互惠互利。

 

(1)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captcha
0人参与 | 0条评论
按Ctrl+Enter 可以发送

最新评论
请稍后...

扫一扫

医桥健道©2024 www.yiqiaojiandao.com 鲁ICP备15039668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