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行健 -> 随想

我在人民医院那一年

2023/11/23
2215  |  6

11月9日上午,曾在人民医院实习和工作过的好朋友姜书记带我迈入位于白塔寺的北大人民医院大门,让我有机会重新站在充满历史沧桑的百年主楼下,也重新走进了楼里两边坐满患者家属的走廊;最令我感动的是在接待人员的努力下,离开三十六年后我再一次置身于已经闲置不用了的原人民医院学生办公室 - 从1986年7月在人民医院参加工作到1987年10月调到北医校本部的那一年多的时间里,这间位于二楼,窗外可见历代帝王庙的小屋是我的办公室也是我的宿舍。

也是11月9号,晚餐前同样拥有在人民医院实习经历并一直在人民医院工作至今的另一个好朋友许大夫送给我一件印有人民医院院徽的T恤衫。

 

惊喜连惊喜,人民医院意外地成为我此次回国之行中的一个亮点。

人民医院诞生于1918年,是在毕业于剑桥大学的流行病及鼠疫防控专家伍连德博士的极力争取下,由民国北洋政府和包括伍连德在内的各界人士共同出资兴建管理的中国第一家西医综合医院。医院最初定名为北京中央医院,伍连德为首任院长。医院在1946年更名为中和医院,解放后在1950年定名中央人民医院,1958年划归北京医学院,为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1985年改称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2000年至今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

中国近现代医学史上许多赫赫有名的大医生如林巧稚,钟惠澜、林巧稚、谢元甫、吴阶平、冯传汉、黄萃庭、陆道培等都曾经任职这里。

(百岁人民医院主楼)

 

我的人生中,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这里是我工作的岗位,也是我生活的小窝;在那一年多的时间里,这里是我的天,也是我的地。

 

人民医院那短短的一年多,是我生命中最重要也最难忘的转折点。 在这里我从一名学生变成了学生辅导员;在里我第一次坐在了属于自己的办公桌后面,第一次被称为邓老师;在这里我第一次满怀激动地领到了用细细工资条捆扎的七十多元的工资。

(1986年在人民医院学生办公室)
(2023年重返原人民医院学生办公室,看起来这里后来被做为集体宿舍,目前闲置)

 

在人民医院这座主楼下我参加了两次毕业照的拍摄。一张是1986年6月我所在班(医疗80-4)的毕业照,另一张是1987年6月我做为辅导员参加的医疗81-4班毕业照。 有意思的是两张照片我都站在最后一排的最边上,只是从最左边换到了最右边。 回头再细细端详这两张照片,打量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容,感叹同学们如今天各一方,有的已经退休,当然更多的同学仍然在不同的重要位置上为人类做着贡献。痛惜的是岁月无情,一些当年的老师(包括时任人民医院院长杜如昱),甚至个别同学已经仙逝,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1986年北医80-4班毕业合影)
(1987年北医81-4班毕业合影)

 

人民医院那短短的一年多,是我人生学习最多的时期。 在这里我学会了身份改变后如何和原来的老师,同学和学弟学妹相处;在这里我意识到年轻的最大优势是可以不断尝试,不必循规蹈矩;也是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来自北医和人民医院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予我这个初出茅庐,没有任何背景的年轻人的无尽宽容,支持,和帮助。 重新站在这间小屋里,我的眼前浮现出坐在桌子对面的大烟枪李老师,隔壁教学办公室里的总是一脸严肃的陈老师,美丽的刘老师,做电教的段老师和王老师(刘老师的丈夫),医学图表制作身体不太好的郭老师,还有偶尔光顾,主管我们的副院长王德炳老师;当然还有因毕业选项,班级活动或其他事宜来这里找我的学弟学妹们。重新站在这里,我也仿佛听到了外面那台中文打字机的哒哒的敲键声响。

 

人民医院那短短的一年多,我也是邓医生。 当时提倡“双肩挑“,专职辅导员的我同时也在内分泌科每周出半天门诊。 在门诊部的一间狭小灰暗的小诊室里,身穿白大褂的我诊疗过不少的患者,大部分是糖尿病和甲亢等慢性代谢性疾病。

 

人民医院那短短的一年多,我有过几段无法重复的精彩片段。 那年寒假,做为随队老师的一员,我和一百多名学生骨干在河北38军某团进行了北医首次军训。在军训过程中,我和38军宣传部的施干事和他的助手一起策划拍摄了以北医口腔专业一位王姓学生为主体的纪录片“一个女大学生的军训日记”,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其中告别兵营时学生和战士们相拥而泣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 也是那一年,我和李兆萍一起参加由健康报社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首届“环境与知识竞赛”报纸答题,双双获得一等奖(一等奖共12人)并登上了央视的电视公开赛(主持人是张宏民,李瑞英做为央视新人也在现场)。 虽然镜头前因实力不足没进入前三名,但也收获了海鸥单反照相机。

(在38军某部和施干事及他的助手合影)
(在38军某部参加军训的北医同事们和官兵合影)
(环境与知识竞赛获奖证书)

 

人民医院那短短的一年多,是我去过祖国大好河山最多的地方。 暑期里我先是和同事们带队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炎热的夏日里,乘绿皮火车和各种交通工具行路几千里,把脚印和欢笑留在了西安,兰州,酒泉,敦煌,月牙泉,嘉峪关。。。华山之巅的险要处,照片上汗水湿透的汗衫和卷起来的牛仔裤腿帮我留下了青春不加修饰的张扬。

(华山留影)
(北医师生嘉峪关前)

 

87年暑期末尾,受北医学生处委派,我又和另一位同事一起奔赴无锡,苏州,杭州,上海,南京,济南,青岛等几个城市为毕业生联系接收单位。 浓妆淡抹的烟雨江南让我流连忘返;杭州岳王庙前,吟诵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我年轻的心更是意气风发,慷慨激昂。

(杭州岳王庙前)

 

人民医院那短短的一年多,是我们的热恋期。 毕业前已经确定恋爱关系的李兆萍在相隔30多分钟自行车程的北医校园攻读病理生理研究生。 那段时间基本上每个周末都是她来或者我去的循环。违规使用的电热炉和炉子上面的一口小锅是我们周末的厨房,她实验用的小鼠和兔子则是我们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 我的七十多块钱工资和她的五十多块研究生补贴合在一起让我们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富有。我们不再需要向家里伸手,我们在银行里开办了一个每月五十元的零存整取账户,准备攒够钱结婚。

 

再思再忆人民医院那段时光,人生第一份工作如此,无疑我是幸运的。 人民医院主体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迁移到北京西直门,其雄安新院也破土动工。庆幸的是已被列入北京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医院主楼和其他建筑得以继续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段上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带着百年历史继续为患者服务。

 

正值感恩节,就以此文感恩人民医院,感恩在我事业起步那段时间里给予我帮助支持的领导,老师,同事,同学和学弟学妹们,感恩朋友们。

(回到洛杉矶试穿人民医院T恤杉)
(人民医院主楼后的二层小楼,原学生办公室位于二楼北面的最东头)
(原人民医院职工餐厅,现已废弃)

 

邓乔健写于2023年11月22日

(36)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captcha
6人参与 | 6条评论
按Ctrl+Enter 可以发送

最新评论
请稍后...

扫一扫

医桥健道©2024 www.yiqiaojiandao.com 鲁ICP备15039668号-9